表面電漿子(Surface Plasmon, or SPP)只具有二維自由度,存在金屬表面,用來形成雷射共振腔,可以實現奈米等級的雷射;我們過去已經利用過幾種不同種類的金屬與奈米線材料實現二維表面電漿子雷射(詳見[1] [2]);若將表面電漿子的自由度減少,將可使光學膜態更加侷限,實現出更小體積的奈米雷射,我們過去曾利用金屬grating的邊脊,實現出僅具一維自由度的表面電漿子奈米雷射(詳見[3]);再繼續往下減少自由度就成為這幾年我們一直想追求的目標。把表面電漿子的自由度降為零,其實就是侷限型表面電漿子(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LSP),我們在最近的研究中([4]),使用一個微小的金屬奈米孔洞作為表面電漿子的共振腔,以及InP奈米線作為增益介質,在室溫下展示了位於通訊波段的侷限型表面電漿子奈米雷射。不僅如此,我們更利用兩個靠近的金屬奈米孔洞,實現LSP的強耦合(strong coupling),不但可以進一步優化雷射性能,還添加了另一個自由度來操作雷射光特性。由於增強了光與物質之間的交互作用,我們的表面電漿奈米雷射展示了更低的功耗、更小的模態體積和更高的自發輻射耦合因子,這對於高密度感測和光子積體電路的應用非常有前途。